本文摘錄自天界之舟 天雲老師佛學講座 40:18-1:00:38
此時的石霜大師已經拿到衣缽了,可是他沒有馬上登堂說法,
雖然道吾宗智勘驗他及格,可是石霜慶諸他要混俗試試看,
石霜大師在長沙瀏陽縣陶家坊,朝遊夕處,
早上都到處玩耍,晚上就跟大家混在一塊,
誰都不知道他是得道的大師啊。
💎 石霜慶諸大師已經通過師父的考驗,也拿到了衣缽,
那為什麼要這樣做?他在練習什麼?
第一個 練習出淤泥而不染
他再次給自己這個考驗的機會,我就跟這些市井人整天混在一起,吃喝玩樂。
在看看自己的禪定有沒有動搖。
第二個 練習謙虛
不要拿到衣缽就很高傲,石霜大師沒有,他混俗到沒有人知道他是大師,
搞不好人家看:「啊,你新來的啊?來 ,你要混我們這邊。你新來的,來來來,多做點事。」
搞不好是這樣子對待他欸,可是他在佛寺已經待很久了,他現在故意,再磨練他自己一次。
第三個 跟眾生結緣
你多接觸他們,你才以後有度他們的機會。
有很多的因素,讓他考慮,他不急著出來登堂轉法輪,
在那邊混混混,混了好多年啊,到底什麼時候,石霜慶諸才滿意自己的禪定,
他要看自己在很多亂七八糟的環境,他的心是否一樣地禪定,一樣地乾淨,
而且他是大師父等級的,他願意當人家的小弟被人家使喚,
他在看看自己的心是不是修煉真的圓滿。
混了好多年,沒人知道他是石霜山的慶諸大師,
後來從洞山大師那邊來了一個和尚到陶家坊,
石霜就問他:「洞山和尚有甚麼言句示徒?」
和尚就說:「師父解夏上堂跟大家說話:
『已經到秋天了,大家都可以出去了,到你們本來要去的地方,各位弟兄們,直接去找一個萬里無寸草的地方去。』」
洞山看大家傻在那邊,洞山自己又回答:「那麼萬里無寸草的地方怎麼去呀?」
石霜就說:「有人回答嗎?」
僧人說:「滿門師兄弟沒人回答。」
石霜說:「你去跟洞山說,出門便是草。」
這個和尚真的就回去跟洞山說:「有一個人跟我說,出門就是草。」
洞山一聽就回答:「此是一千五百人善知識語,可以當大導師啊。」
補充:結夏解夏
印度當時有個規矩,因為夏天雨季雨下得很多,地上因為下雨的緣故,很多爬蟲類,
所以為了安全起見,怕僧人到處跑踩到它們,因為當時很多佛寺是沒有水泥地的,甚至根本是草地結廬而居,蟲子很多。
所以一則,雨季的時候,大家就集合在防雨的地方苦修,避免踩死爬蟲類
二來,印度雨季很長,僧人沒甚麼錢,出去衣服就容易濕,濕了就會壞。
因此夏季雨很多的時候,大家也不要在茅草屋裡頭,通通到大本山,比較防雨防水的地方,
大家一起在這盡量減少外出,三個月的雨季,在裏頭精進不懈,所以三個月到了就是解夏。
解夏的時候大家有個規矩,會把茅草帶來供養給佛陀或是師父,或是大家,
把草墊在蒲團上面,代表吉祥草,然後大家坐在草上面。
💎 所以洞山大師才說,那萬里無寸草怎麼辦,
就是你都找不到吉祥草怎麼辦?是不是就沒有祝福了呢?
第一層解釋
出門便是草甚麼意思?
縱然萬里沒有吉祥草,你的起心動念就是吉祥草,
念頭一起就是祝福,你用念頭來祝福別人。
念頭即心即佛,用念頭來祝福別人,為什麼要找吉祥草?
第二層解釋
當時修道人有時候會執著在空觀,
所以萬里無寸草就是當時修道人的問題,喜歡守在空定。
心中萬里一點雜念都沒有,然後洞山就問他們,那要如何達到一點雜念都沒有?
因為很多人想說,我根本辦不到,怎麼可能守百千劫一念,一個雜念都沒有,所以沒人敢回答。
所以石霜大師就說:「出門便是草。」
你想要達到萬里無寸草這個觀念,這個念頭,這本身就是一個雜念,根本達不到!
你要達到萬里無寸草,想要達到這個念頭的本身就是雜草。
我們不是守在空那個字,才叫萬里無寸草,
我們可以起心動念,只是這個起心動念不會傷人害物,都在禪定裏頭,
我們並不是要修萬里無寸草,而這個東西基本上不太可能達成,
縱然達成了,千年萬年不起一念,你這個不就是枯木寒嚴嗎?
可是為什麼沒人回答?因為大家一反省自己,
我修煉二十年、三十年了,很難不達到不動心起念
因為我負責米頭,負責典座,基本上不太可能不動心起念,
難道我應該去隱遁嗎?隱遁到深山甚麼事也不管,才有可能不動心起念。
難道我跟洞山說,我不做米頭、不做典座、不奉茶、不做知客僧,因為會動心起念,
但他們也說不出口,因為這些任務說不定還是洞山大師派給他們的。
我們要的不是萬里無寸草,而是寸草都要在我們的掌握當中,才好!
大修行者最重要的不是修煉到萬里都是空,我們有起心動念,可是起心動念都在精準的掌握裡頭,
裡頭絕不傷人,絕不害物,也沒有散亂,我們修的是這個。
本文摘錄自天界之舟 天雲老師佛學講座 40:18-1:00:38